您现在的位置:sf999 > 新闻动态 >

京东减持永辉,大厂集体退出实体零售?

时间:2024-03-27 点击:140

核心提示:线上线下,零售巨头们的联姻似乎迎来了七年之痒。3月20日,永辉超市发布《关于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公司股东宿迁涵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拟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减持永辉超市不超...

线上线下,零售巨头们的联姻似乎迎来了七年之痒。

3月20日,永辉超市发布《关于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公司股东宿迁涵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拟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减持永辉超市不超过1%的股份。宿迁涵邦及及其一致行动人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为京东旗下公司,目前持股永辉13.39%(宿迁涵邦5.27%,京东世贸8.11%),减持后将持股永辉不超过12.39%。

公告还指出,宿迁涵邦目前仍持有公司股份4.79亿股,拟减持股份来源为协议转让,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5.27%,为永辉超市5%以上非第一大股东。

任何减持行为,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对公司业务的不看好,且京东还是低位减持,进一步引发股民猜想,除了阿里,难道京东也要退出实体零售?

永辉的起伏

曾经,永辉超市是中国最具前景的连锁超市。在众多零售公司苦苦追寻生鲜能力的时候,永辉超市早早便确定了生鲜核心优势,买手制、农超对接、超低价能力和生鲜运营力成为众多超市争相学习的榜样,其生鲜人才成为全国卖场疯抢的对象。

众星捧月,2010年12月15日,永辉超市在上交所上市,发行价23.98元,公司市值一度破千亿。

在资本方面,上市之后的永辉,成为各种资本追捧的蓝筹。

(1)2014年,作为旗下拥有惠康、万宁、7-11等业务的国际知名零售企业,牛奶国际以57亿元入股永辉,此后一直保持着相应的股本量,可见其对永辉的信任。双方的资本联姻各取所需,牛奶国际可借此拓展中国市场,而永辉可以得到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强大的供应链支持。

(2)2015年,彼时线上平台与线下零售渠道火热融合,京东便以9元/股的价格,斥资43.1亿元认购了永辉的定增股份,从而持有了永辉10%的股份并获得2个董事会席位;此后,京东多次增持。截止此次公告前,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和京东旗下的宿迁涵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别持有永辉8.11%和5.27%、共计13.38%的股份,是永辉超市的第二大股东。

(3)2017年,林芝腾讯科技有限公司(腾讯)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受让了永辉5%股份;还对永辉控股子公司永辉云创进行了增资,取得云创在该次增资完成后15%的股权。

在被投资的同时,永辉也在操作一系列的投资,频频入股区域同业或产业链企业,力图资本控制或生鲜输出,打造“永辉系”。

对于控股子公司永辉云创,永辉变幻不断,上演了一次兄弟间的分合离欢: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张氏兄弟因观念冲突,解除了一致行动人。

统计而言,2016-2019年的4年间,永辉云创累计融资额30.1625亿元,其中永辉超市累计投资额高达11.2875亿元。

但云创的业务,一直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况,2016-2019年,永辉云创累计实现收入56.43亿,而净利润累计亏损26.11亿,四年累计净利润率为-46.27%;除了2019年通过出让蜀海(北京)供应链8.44%股权收益11.27亿元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巨亏状态。

认清现实后,2020年,张轩宁以3.8亿元向永辉超市转让了云创20%的股权,转让完成后,永辉超市持有永辉云创46.60%股份,再次成为其控股股东,张轩宁持股降至14.40%。

和云创的命运相似,永辉很多投资试图打造的“永辉系”,很早就出现松动;有些基于财务目的,不得已进行资产抛售。

而在来来往往的过程中,公司创始人张轩松、张轩宁兄弟很早之前,就已通过股权转让,将巨额资金落袋为安。

(1)2018年2月份,二人向腾讯转让5%股份完成过户,套现42亿元;同年,永辉超市回购1.66亿股公司股票,用于股权激励,耗资16.27亿元,这部分股票由张轩松定向减持。

(2)2022年5月,张轩松又以降低个人负债及减少财务费用为名,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1.8亿股,套现近8亿元。

一系列操作,加上经营的低迷,永辉超市股价雄风不在,永辉也曾经数次做出动作,力图挽回投资者信心:2021年,永辉曾投入近27亿元、2022年又投入4亿和7亿元实施股份回购,但颓势依旧。

到2024年,永辉股价在2.46元左右徘徊,市值仅存约231.4亿元,缩水达700多亿元。

其门店开开关关,巅峰期曾开1440多家,当前991家,也就是说近4年多关店近400多家。

就整体发展而言,永辉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2001-2010年,创立与初步发展阶段

2000年7月,首家“农改超”超市-永辉生鲜超市福州屏西店开业;2001年9月第一家货仓店开业,同时成立福州永辉超市有限公司;此后,在接待相关政府领导考察后,永辉模式被国家七部委誉为“农改超”推广的典范。

这一阶段,永辉超市主要深耕生鲜市场,在大多数超市把家乐福和沃尔玛奉为圭臬的时候,永辉用生鲜闯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也正是靠这一核心能力,永辉得以快速发展,并于2010年在A股上市。

(2)2010-2015年,上市后扩张期

上市后,借助资本的的力量,永辉在体系建设上推进SOP建设、独立生鲜物流、培养自有品牌半边天、门店专区化、建立VIP供应商分级、搭建各地分仓,推行合伙人制度;门店方面推进跨区域发展,线上试行O2O永辉微店,通过一系列努力,永辉很快跻身国内商超行业前列。

这一阶段的永辉,逐步强健了自己的肌体;也正是这样的态势,获得了牛奶国际和京东的投资。

(3)2015-2020年,创新转型期

在移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永辉超市也开始了各种零售创新,打造了以“云超”、“云创”、“云商”、“云金”为代表的四轮模式:

A、云超:主要通过Bravo店,选择性进入新的省份,缩短培育期,提高人效。

B、云创:适应“超市+餐饮”,对标盒马,开设“超级物种”,布局会员店,大力推广永辉生活APP、后续大力发展永辉mini(高峰期mini最多时573家店),链接京东到家。

C、云商:探索BtoBtoC的加盟商业模式,大力建设“彩食鲜”中央大厨房。

D、云金:战略投资华通银行,积极开展保理、小贷等金融业务。

管理上,推进合伙人、赛马制,2018年还组建大科技部,重构到店体系、新建到家体系。

这一阶段,永辉超市创新不断、也失败不断,生鲜便利店永辉生活曾经获得大力发展,后升级为永辉mini,并于2018-2019年大力发展,但到2020年底,mini店基本全线撤退。

但这一阶段,永辉业务总体保持发展态势;而2020年,正式成为发展的拐点。

(4)2020年至今,整合波动期

随着疫情的冲击及整体消费市场的变化,2021年,永辉一下子爆出了巨额亏损,永辉年报解释为疫情及社区团购低价扩张影响,公司在商誉及闭店方面提取了减值准备,此后的三年,永辉销售下滑,利润进入亏损通道。

这一阶段,永辉超市进行了各种结构调整:重回云超主业、推进数字化改造和全渠道运营、推进门店调改、采购组织垂直管理、门店试行场景升级、构建“敏捷前台、强大中台、高效后台”的组织体系、将“战区制度”调整为“省区制度”等;2023年开出的云南调优店曾备受行业关注。

但最终结果上,始终无法走出亏损的泥潭,经营业务也不断传出闭店及低预期信息。

进入2024年,永辉超市出现多项人事变动:

(1)1月3日,财务总监黄明月向董事会请辞去财务总监一职。

(1)2月7日,董事会秘书吴乐峰因工作原因向董事会请辞董事会秘书一职;监事、监事会主席熊厚富向公司监事会请辞监事及监事会主席一职。

(3)2月19日晚,永辉的元老级人物、副总裁彭华生因个人原因,向公司董事会请辞副总裁且不在上市公司担任任何职务,其任期尚余十月,提前离任。

回顾整个历史,我们对此也深感惋惜,是什么造就了永辉现在的处境呢?

媒体曾有很多分析,主要解析有两点:

第一是顶层问题。张轩松、张轩宁兄弟依靠生鲜,开创了独特的永辉生鲜模式,但上市之后,兄弟两观念出现巨大差异,特别是对云创业务,张轩松不希望看到云创的冒进,认为其将会对公司的成长造成负担;而张轩宁却坚信,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永辉云创将成为公司今后的发展趋势;张氏兄弟本来为一致行动人,作为公司共同控制人,但在2018年12月,兄弟二人解除一致行动关系。

因为创始团队的争论,零售坊间关于永辉派系斗争的消息层出不穷,包括对永辉赛马制和合伙人制变形操作也是非议不断;而创始人不断的套现行为,也在向市场传达了一种消极的信号。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往往对内表达着凝集力,是企业战略到执行成功的基石,没有任何一个价值观分裂的企业能够走的长远;而向外,则传达着一个公司的决心和一致性,可能上市之后,永辉就已经开始了挣扎。

虽然“永辉云创”于2020年7月31日宣布重新回“永辉”,两兄弟重归于好,但伤害已经存在。创始人对企业,重来都是价值风向标。

第二是业态模式的问题。不管是超级物种、永辉生活还是永辉mini,本意都是适应时代,对标对手的产物,超级物种以盒马为榜样,而永辉mini一度与谊品生鲜打的不可开交,竞争都没有问题,但企业最终都要解决盈利模式问题;而模式,又是与企业战略、组织、执行深度配套的问题。随着社区团购、社区生鲜及到家业务的兴起,不管是超级物种还是永辉mini,最终都败在了场景适应不足和运营效率上。

随着后疫情期经济形势的变化,实体零售迎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作为曾经新零售的摇旗手,阿里对实体业务的态度也是消息不断,其思考方向对互联网大厂无疑有很强的示范作用,高鑫零售、盒马乃至银泰这样的非核心业务待售消息甚嚣尘上;在拼多多强势增长、字节跳动不断蚕食流量的情况下,京东市值一直不见起色,作为腾讯智慧零售&京东无界零售阵营的永辉,能够独善其身吗?此次减持,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腾讯的智慧零售派系

盒马和高鑫零售背后有阿里这棵大树,那么永辉背后就是腾讯和京东。相对阿里“新零售”高调的话语权,腾讯的“智慧零售”和京东的“无界零售”相对弱势很多,但在执行实务上,与阿里PK的味道不谓不浓。

以社交流量见长,腾讯早在2015年就已经意识到自身可以给零售行业赋能价值,但当时只是简单的投资了美团和永辉超市等。

在2016年马云给出新零售定义后,2017年10月,腾讯提出“智慧零售”,在2018中国零售数字化创新大会上,腾讯副总裁林璟骅第一次介绍了腾讯“智慧零售”的理念,1个中心(消费者为中心)、2个目标(零售商家的“新数字化运营”和消费者的“新消费体验”),3个要素(连接、转化、体验)以及7个数字化工具(微信公众平台、微信支付、小程序、腾讯社交广告、腾讯云、泛娱乐IP和企业微信)。

在腾讯2017全年财报发布上,马化腾对智慧零售做了公开定义,他称,“智慧零售是去中心化,用信息技术帮助传统零售企业结合人货场提升效率,帮助传统零售企业实现线上线下整合,用户、数据和渠道还在他们手中。”

2018年3月成立智慧零售战略合作部,亲自下场,成为腾讯探索产业互联网的先锋部队。

入股永辉后,腾讯与永辉合作落地了永辉超市、超级物种智慧零售标杆店、智慧零售工具;2018年9月4日,又推出了到家业务新模式——永辉生活卫星仓,全面接入了腾讯智慧零售七大工具箱的各项赋能工具。

而线上的业务,永辉受腾讯和京东的赋能,表现一直是可圈可点的。

截至2023年9月,“永辉生活”自营到家业务已覆盖930家门店,日均单量31.1万单,月平均复购率为49.8%。第三方平台到家业务已覆盖908家门店,实现销售额58.8亿元,同比提升10.94%,日均单量20.6万单。

但同样的问题,依然是线上的增长,依然难以扳正线下的巨量下跌,企业整体走势,仍在反复中挣扎。

与阿里的中心化和控制论不同,腾讯的智慧零售战略出发点是为零售商赋能,提供微信私域流量池打造、开放免密接口、数据支撑、分账结算等产品合作支持,协助商户进行用户洞察和营销支持。商家可以通过对用户数字化资产的管理,挖掘消费引导、促销、推广等潜在价值。

智慧零售曾被形容为腾讯下一个利润增长点。在2017年财报中,腾讯称其支付相关业务线下同比增长超过了一倍,直接下场,腾讯自然也在乎增量,尽管比阿里晚了两年布局新零售,但腾讯追赶的步伐很快,基本没有被落下。所以,在后续的两年时间里,腾讯建立的智慧零售“盟国”与阿里新零售“帝国”的对决从未停歇,甚至许多企业面临站队的问题。

阿里—饿了么、盒马、大润发、联华超市、百联集团、新华都、三江购物、苏宁、银泰、居然之家等。

腾讯—美团、京东、永辉超市、家乐福、沃尔玛、步步高、中百集团、每日优鲜等。

但对投入的实体品牌,阿里和腾讯控制度的差别并没有带来经营结果的差异,腾讯系下,每日优鲜倒闭、家乐福与沃尔玛在国内连连闭店、步步高靠湘潭国资委续命、中百集团连续亏损三年、永辉进入失速通道,显然,不管强控制还是弱控制,趋势和优秀都是零售品牌自己底层的演化而来。

京东永辉的“有界”

2019年,在新零售和无界零售之后,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提出无界零售,其核心是新零售的另一种表达,无界并非是单纯的线下+线上,而是完全融入至各种生活场景之中。

基于股权投资的合作层面后,京东与永辉从2017年开始就京东到家进行业务合作。

曾经的京东,非常看好永辉,京东分别于2015年、2018年和2020年增持永辉超市股票,2022年10月,刘强东又将个人持有的永辉超市股份转让给京东集团全资间接控制的主体。双方的人事绑定也非常紧密,2021年8月,永辉超市原CEO李国辞任,由曾任京东高级总监的李松峰接任;2022年10月,京东邦能和江苏圆周将持有的永辉超市股份转让给京东全资子公司-京东世贸和宿迁涵邦,这也意味着京东从公司层面直接持股永辉超市。

2023年刘强东回归一线后,京东在零售业务上的动作颇多:

(1)2023年1月初,京东面向商家发布了“春晓计划”,核心是降低商家入驻门槛,指定了包括自然人10分钟在京东开店、0元平台使用费等12项扶持政策,意在吸引更多商家入驻,得益于此,当年一季度新增商家数量同比增长240%,加入京东的第三方商家数量达到历史最高。

(2)2023年4月9日,京东进行了从事业群制回归事业部制的组织调整,相应负责人做对应匹配,并首次打通自营和POP业务,助推了“春晓计划”的实施。

(3)2023年6月,京东成立创新零售部,整合了七鲜、京喜拼拼等业务成为独立单元;7月27日起,京喜拼拼正式更名为京东拼拼。本次重启七鲜和京东拼拼,也意味着京东继续深入布局线下零售业务。

中意永辉,也在意料之中。2023年8月,业界曾经一度流传出京辉双方接洽收购的传闻,京东倾向通过全资收购获得永辉实际控制权,而永辉更倾向于接受京东的纯财务投资;但后续均被双方否认。无风不起浪,彼时,京东看好永辉、永辉需要支持却是双方心照不宣的事实。

但仅仅过去半年多,期望就出现了急速反转,本次低位减持,可能是京东真正失去信心和耐心的体现。而针对双方过去的合作,有知情人士透露,也仅停留在表面,永辉将供应链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只是把京东当作出货渠道之一。

京东减持,一是遇到与阿里相似的问题,需要直面拼多多、字节跳动等巨头冲击,不得不集中资源守住基本盘。阿里已经确定了“三大回归(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战略方向,对高鑫零售、盒马等非核心业务,已经明确发出了断舍离计划。此举,应该会对京东有示范效用,逐步退出低效的线下重资产,同样也会是京东的选择。可能更重要的,还是时间已经证明,双方并无法达成真正协同效应。

1%可能只是开始

1%的股比对大厂来说并不高,但却体现出一种态度。从战略上讲,企业大体都会依照时局做出选择,实体零售的快速发展期入股、新零售期押宝创新业务、收缩期聚焦核心业务,方向并不难选择。

相对阿里的绝对控股,腾讯和京东对永辉并没有绝对控制权,以京东的个性,不能着手动刀,舍弃了也就无关紧要,至少对腾讯、京东这样的大厂来说如此,所以,我们只能猜想,1%极大可能只是个开始,面对压力,腾讯可能略好,京东可能更容易先撤。

而在减持消息发布后,截至2024年3月22日收盘,永辉超市报收于2.35元,较上周的2.59元下跌9.27%,压力,真正给到了永辉。

一切都靠自救

透过时局回头看,不管新零售、智慧零售还是无界零售,技术真正发挥大效用,都必须建立在品牌自身有价值的基础上,过去的十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巨变的十年,但可能也是试错的十年、浮躁的十年;今天,面对巨大的存量,减肥、增肌,甚至断臂、动手术都再所难免。

线上,虽然字节跳动和拼多多异军突起,但仍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周期中;而线下,山姆、胖东来美誉满满,应该已经算是经历了考验;从长的时间周期看,拥有美好的价值观,才能支持企业有跨越周期的不变。

对永辉来说,也适用同样的价值观。今天,零售的业态已经没有太多秘密,但价值观和组织力却有奥妙和奇观,尤其是重资产线下店,打造门店的吸引力,任重而道远。

永辉今天据说已经完成了数字化转型,企业内部已经制定了“科技永辉的十年”的定位方向:通过数据技术投入,推动组织年轻化,形成新的组织绩效,从传统的永辉超市转型为互联网科技永辉,重启复合型增长,方向容易,转型会艰难。一是存量云超体系,在业态模式和经营竞争力上优势并不明显,二是当前面临的深度组织问题,从类家族制向职业经理人运作的组织转换,永辉还需要一个阶段,我们就看这个阶段有多长,多远,一切都还要交给时间。

总体而言,永辉、京东和腾讯,谁都无法逃出大时代的影响,不管合作到怎样的程度,底层都需要自我优秀。减持,一定程度上是风向标,对永辉来说,可能更应该是一种号角。

相关文章
  • sf999.com 新开传奇网站 找sf999 传奇私服发布网
  • 搜服九九九(www.sf999.com)最全面的传奇私服发布网,为找私服的玩家提供最新最全的热血传奇私服开服资讯和新开传奇sf游戏攻略,sf999传奇新服网立志打造最权威的新开传奇网站专区!
  • sf999(www.kaiwuzhineng.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15483号-1